«In medio coeli», Cristina Campo
September 03, 2024
门扉最初是世界的尽头……而每样事物背后,
都显现出某种无限。
Thomas Traherne
我们知道,暮年常遗忘生活里已经历的种种,却越来越清晰地忆起童年。有人说,只有通过童年才可进入天国。那么,似乎值得舍弃其他一切来拥有它。而这拥有或许在死亡中实现。
即使是最糊涂的老人,一旦他开始讲述自己的童年,便披上预言者的神秘外衣。生活的节奏在他周围放缓,奇异的沉默围绕他,连最闹腾的孩童也无法抵抗他。在这些瞬间,他仿佛被赋予预言的力量。事实上,他为孩童指出一个目的地:还不是自身的过去,而是其未来,成人后记忆中的未来。他们谁也不知道这一点,只是被语言的神秘卷入同样的沉醉。他的话语多么简单。而人们常听见小孩子打断他,想知道更多,追问佛卡夏的形状,花园的大小,曾祖母在某次散步或节庆时衣服的颜色。而如果小孩子未想到类似问题,如果他缺乏诗性的注意,他至少会皱着眉头问老人:你那时几岁。他正努力克服距离与旅程带来的惊愕:一段难以想象的旅程横亘在他,还有那在他未来的尽头等待的孩子之间。无年龄的孩童,戴面具的老者,如圣像画中的黑色婴儿。六岁,七岁,老人说,并在近乎秘密的应歌中补充,和你差不多大。隐晦也完美的预言术悬在两者周围,正如悬停在普鲁斯特的沉睡者身边的,时间的线索,日月的流转。
有人会注意到,孩童听老人追忆往事时,如被催眠般缓慢眨眼;他双唇紧闭,慢慢地吞咽口水。表情并非欢笑,身体紧贴老人的双膝。他体内有一种静止的紧张,与动物蜕皮、昆虫蜕变时一样;也如正歌唱的夜莺,据说它们全身高热,纤细的羽毛纷立着。他在这些时刻里长大,在喜悦与颤栗中饮着记忆之泉:闪耀而幽深的泉水,细微的感知从中汲取生命。
孩童如此焦急想看见的事物其实也环绕他,近在咫尺;然而他似乎无法建立一种联系,两者在他看来仿佛毫无共通之处:一方是叙述中的人或物(例如,他的外婆)——惊人地简单,却如此吸引人、难以捉摸——另一方则是他每天触碰并看见,在讲述停止或中断后,很快又要触碰并看见的事物。
在这些时刻,孩童头上星辰的运转仿佛也停滞;但随后,他回到游戏是如此突然,其中有种野蛮,或单纯的动物性。他从狂喜中脱身却不流泪或反抗,这似乎不可能。然而,他仿佛刚从梦中醒来,与动物或奇迹般得救的人刚睁眼便寻觅食物一样,立刻喊着饿了,贪婪地抓起一块点心就跳着跑开,去别处吃起来:带着几分高傲,以小声的喊叫或噪杂的歌夸示他的超然。这时,他更想投身动物的世界,拽着狗或抓着猫,与它们一起奔入花园。
并不是说孩童与环绕他的事物间有着不完美的关系。相反,他沉浸在无暇的感官性里,握着橙子,投身于毛皮或水的丰饶,其动作如天使般迅速、沉着。但他并不知道这一点。仅当其记忆如圆一般,于自身的起始上方闭合之时,他才会知道。而老人早已知晓。对话发生在这样两个地方之间:一个花园,在那里人们不知自己赤身裸体;一个前厅,在那里人们已脱得赤裸。
因此,老人最简单的讲述也有如寓言。在过去,老者常喜欢用寓言来表达,而童话——被人们轻率地称为道德剧的福音——的讲述者向来是祖母:家中的长者,熟虑的女性,无论她是贵妇还是农妇。「炉火前坐着的老者,胜过田地里的年轻人」,这句意大利谚语耐人寻味,当我们想象童话讲述者(我父亲似乎还能听见他的声音)的形象:寒冬的夜晚,彻夜聚会时不请自来的神秘男子,像一名司教或占卜师;手持陶制烟斗的老人,以词语为生,而环绕着他,客厅或厨房如礼拜堂分成两部分:一边是纺织或刺绣的女人,另一边是抽烟的男人。
在托斯卡纳,童话一直被称作「新语」(la novella),如同福音书在民间的称谓。讲童话的人留在家中,在家中心的炉火边上——与死者和先祖魂灵相遇的古老场所。而说书人,这民间事迹的史官,则在广场被人们倾听。正如集体向来代表了人民世俗的一面,说唱艺人也总会令人想到吞火者,或集市上的江湖术士。然而,讲童话的人不屑于打油诗与可悲的揽客招牌,他神秘地从一户人家去到另一户,宛如携带宝物的使者。孩子们乐于想象他的袋子里满是话语,就像是睡神装着梦的袋子。几个世纪以来,人们创造讲童话的人的传说,当他讲完(或不愿再讲)童话之时:上天所赐予,随时可能收回的恩赐。
天真的老人在讲述时,并不知道自己如同蒙面的圣显者。机敏的老人心知肚明,也因此偏爱寓言多过历史。前者会说:「小时候,我们常被带去看一个跛脚的人……(或者,在更糟的场合:那年闹饥荒,人们不得不吃老鼠充饥……)」后者则这样开始:「在被称作卡莱丹子孙之岛的地方,一个盲目的国王不相信死亡……」然而,两者都信守一种对沉默的约定,它也正是年岁的法则:前者将它藏在记忆中日常而美好的事物里,如朴素的经文匣,或无言而热切的护身符;后者则将它镶嵌在复杂、反复的表现里,与数字、符号和隐秘叙事的魔法相交织:有如一张地毯的反面,只有翻转过来才显露它的图案。 travaux en cours...